能源与动力学院2023
师资队伍

研究方向:面向辽宁能源电力行业、辽宁能源动力装备制造业,开展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机械与装备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生物质机械与装备领域、流体机械领域和动力机械领域,尤其是超净排放的生物质供能技术、新能源供暖与建筑节能技术、多能互补的供能技术、微流体基础理论创新与新型流体动力机械开发等。

形成背景: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传承于1952年成立的沈阳电力学校动力系,7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对于辽宁能源电力行业、辽宁能源动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思路,高效、清洁、安全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能源动力成为能源机械与装备领域的首要任务。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科研团队结合自身历史沉淀和特色优势,聚焦生物质机械与装备技术和清洁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分别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应的机理研究和技术服务,并形成了能源与环境交叉的生物质能机械与装备研发团队、能源与建筑交叉的新能源供暖与建筑节能研发团队、动力与机械交叉的流体机械和动力机械研发团队。各个研发团队项目上密切合作、研究上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团队。

发展目标:第一、团队建设上,引进研究领域切合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引进大型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技术人员,提升团队工程技术应用水平;引进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科研人员,提高团队国际化水平。从而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学源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第二,平台建设上,充分利用沈阳工程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政策,积极为辽宁省清洁燃烧发电与供热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质能机械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入专职科研人员,发挥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的技术咨询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创新团队搭建合作平台。同时积极筹建流体机械与动力机械领域新的省级科研平台,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撑。

第三,研究方向上,积极发展能源与环境、能源与建筑、动力与机械三个学科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形成新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增长点。我国能源结构中,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的禀赋,决定了我们能源工业与环境工程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如何高效、清洁地满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能源动力的需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如何高效地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亦已成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三北地区冬季取暖,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尤其是煤炭散烧,是造成冬季城市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应用是破解冬季取暖造成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考虑,研发团队已经与相关企业合作,联合成立了“配电网及综合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 动力与流体机械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上至航空航天,下至核潜艇、石油化工,直至人工心脏和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动力与流体机械。动力与流体机械研究各种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与数值模拟。团队拟以流体工程、车辆工程和动力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流体动力学问题为主要研究背景,服务能源电力行业和能源动力装备制造业,同时积极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和新型高科技兵器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服务为特色。主要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基于传统工程需求的流体机械流动理论及流动控制和流体机械系统动力学理论及优化设计等,以及新兴发展方向如微型流体机械与复杂流动,生物流体力学,仿生型流体机械原理等。

第四,带头引领上,我国能源机械与装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直至技术输出;从追求设备的安全可靠,到提升系统的经济性能,到安全、高效和清洁的和谐统一。原带头人徐有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德国锡根大学博士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致力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锅炉烟气联合处理的研究,并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现带头人王启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清华大学博士,致力于生物质机械与装备的开发。二人研究成果作价1000余万元入股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合作开发生物质气化装备。未来将着力培养苏文涛(哈工大本科、硕士、博士)副教授作为带头人,致力于流体机械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项。




 

版权所有© 沈阳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辽ICP备05001368号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 邮编: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