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前身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动力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坚持“贯彻双碳战略、立足电力行业、深耕能源领域、扎根辽沈大地、服务东北振兴、助力强国建设”的办学理念,为辽宁省乃至全国能源电力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院现有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本科专业,2018年我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办学,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AISEC)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于2013年获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于2017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辽宁省内唯一核专业,该专业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工程实践能力,2019年与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订单+联合”培养协议。学院坚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重视本科教育,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获批省市级教研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博士在读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7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沈阳市拔尖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共23人,受聘于政府、企业、行业专家30余人。学院现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清洁能源利用及动力流体机械科技创新团队、电力仿真与测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电站经济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等4团队。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和实习条件,现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辽宁省清洁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质能源机械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流化床燃烧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市生物质能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仪器设备652台套,价值4000余万元。电力行业火电机组仿真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共3个。学院虚拟仿真中心拥有“火电厂仿真实验室”和“核电仿真实验室”各1个,其中 “300MW、600MW、1000MW火电机组仿真实验室”和“核电仿真实验室”属于全国领先水平。
学院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学院陆续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行业引领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学院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副院长,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等工作,同时派青年教师国外进修、参与企业工程实践,定期到兄弟院校调研交流。
学院着力破解企业技术难题,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励、行业奖励以及省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0余项。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横向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3000余万元。公开发表SCI、EI、中文核心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转化金额500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集控运行仿真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学院每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国家级、省级项目近10项。在“专创、产教”双融合的驱动下,学院建立了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班,现已开班5届,培育学生800余人。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办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发电机组集控运行创新竞赛(省级A类)。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主要就职于五大发电集团、中核、中广核及相关电力企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精英人才,跃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20%左右,一直处于全校第一方阵,录取高校主要有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
新的蓝图振奋人心,新的征程催人奋进。能源与动力学院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版权所有© 沈阳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辽ICP备05001368号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 邮编:110136